Search

【抗戰曙光─德式中央軍(第一部:建軍)】老將離去

1935年,已近70歲的賽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抗戰曙光─德式中央軍(第一部:建軍)】老將離去

1935年,已近70歲的賽克特在華工作將近1年,此時他面對繁重的工作和異地不熟悉的氣候環境,實在感到難以負荷,於是他多次向蔣介石請辭,最終得到批准。離職前,他向蔣介石說:「我以最誠摯的心情,推薦我的副手法肯豪森繼任顧問團團長一職。」

亞歷山大·馮·法肯豪森(德語: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),普魯士貴族家庭出生,早年從德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,並且在23歲時隨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,不過由於德國部隊出發的晚,等他來到中國其實戰爭早已結束,可他從此對東方的社會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。也因為他對東方文化的研究,30多歲時他來到日本擔任駐大使武官,使他對中日兩國均有所研究認識。
後來一戰時,法肯豪森在賽克特底下任職,從此成為其倚仗的下屬。而他在一戰後的裁軍潮中,不但留任軍中還逆勢升官,由此可見他的能力。尤其他擔任過步兵學校校長,在訓練部隊及整體規劃上有著扎實的經歷。
之後賽克特來華任顧問團團長,法肯豪森追隨老長官來華協助相關事宜。所以在經歷及能力上,法肯豪森是延續賽克特計畫的不二人選。

老蔣接受了賽克特的建議,並在賽克特回國前派朱家驊轉交一封親筆信(當時蔣介石正在西南地區處理剿共事宜),信中寫道:
「將軍啟程在即,中正不克送行為歉。將軍所擬中國工作計劃書已詳閱過,中正甚贊成。貴將軍回國時請照所擬計劃代籌一切,至中國方面應辦之事,已切令各機關改良照辦,勿念。途中辛勞,務望珍重,並祝健康。」

「委員長還讓我另送將軍一匹白杭綢,作為餞別禮。」
面對餽贈,賽克特卻擺手說道:
「委員長盛情,在下心領了,但請恕在下推辭這厚禮,只因我所做僅是本份而已。他日若我身體好轉,將再度來華效力。」
離別總是傷感的,尤其賽克特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,要再來華的可能性實在不高。但轉念一想,賽克特心中仍是滿意的,因為自己在退休後依舊能盡展所長,而且他能想像中國軍隊在他的繼任者努力下,必然大有可為!
最後一次望著東方異國之地,賽克特在心裡感嘆:
「我要回家了。」

1935年3月6日,賽克特返國,隔年年底,於柏林逝世。
賽克特死後葬於柏林榮軍公墓,此地是由普魯士一代雄主─腓特烈大帝下命修建,許多參與一次世界大戰的高級軍官皆安葬於此。賽克特逝世的消息傳到中國,國民政府很快在南京舉辦隆重的追悼大會,並在典禮中盛讚他的品格為中國軍官團樹立良好的榜樣,至於賽克特的著作─《士兵的思想》,則成為國居將領指定的必備讀物。

而我想到賽克特此人的一生,在一戰時,於前線出謀劃策屢立戰功;在戰間期,扛下重重攔阻及壓力,重建出精銳的德國軍力,以致被尊稱為「德國國防軍之父」;在退役後,來華擔任顧問團團長,既發揮自身才能又是為祖國爭取更多有好邦交。
看到一個人活得如此淋漓盡致,讓我不禁想對他說:「將軍,我向你致敬。」

圖片為:賽克特墓碑


Tags:

About author
這裡是一個歷史老師的紀錄 寫歷史 寫教學心得 寫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自娛娛人
一個代理教師到處流浪的教學紀錄
View all posts